书展现场,一幅长13米的铁山摩崖拓片,从高处倾泻而下,气势磅礴。这些拓片,碑文年代上自秦汉魏晋,下至清末民国,时间跨度达2000年;只供观赏不卖书的“百年无废纸”展区,集结了众多绝版明清古书,其中包括清代版本《红楼梦》《三国演义》等等。今年书展,这些“古风”元素成为现场亮点。
●200多幅碑帖展书法魅力
中山书展常客“小古堂”,今年再次给中山读者带来惊喜。堂主李金亮致力于碑帖收藏和研究20余年,收藏400余种,这次他将收藏多年的200多幅碑帖拓片带到了中山书展现场。
小古堂店主李金亮带着记者仔细转了一圈,给记者道出里面的“门道”。
从时代上来看,拓片上的碑文年代上自秦汉魏晋,下至清末民国,时间跨度达2000年;从拓片本身的制作年代来看,最早的是清乾隆拓本——褚遂良的《枯树赋》,拓片本身即是文物。
记者在现场还看到形状各异的拓片,如古琴、秦砖汉瓦、铜镜拓片,此外还有全形拓、锦灰堆、砚拓、墨拓、丛帖等,还有北魏长武窖藏拓片22张。
展览现场,还有全国仅有五件的龟形墓志整拓,有“中国帖学史上的重大发现”,与故宫懋勤殿本为同一石,传世只有十几部的浙图本《淳化阁帖》,以及高达5米的中国最大的造像全套拓片《刘碑造像碑》、唐代隶书绝丽之冠的《王庆碣》八条屏等。市民可以近距离观看明代拓《道因法师碑》,也可与刚发现不久的《上官婉儿墓志》亲密接触。
书法老师杨颖新是专门奔着拓片区来的,她说:“这次看到了很多不同朝代、各大书法家、形状大小各异的拓片。应该说这是我在中山第一次看到如此大规模的拓片展。拓片更接近于真迹,况且这次有不少清代拓片,本身也是文物。”杨颖新觉得,这次拓片展非常好地弘扬了书法传统瑰宝的魅力。
李金亮介绍,现代印刷技术虽然发达,但因商业逐利性特征导致碑帖印刷越发从俗,同样的内容不断翻印甚至失真翻印,他所藏的碑帖因种类齐全和数量稀少,具有极高的艺术性文献性。
●在旧书堆里淘到“宝贝”
在旧书堆里淘宝,是张先生的最爱。书展第一天,他便在小古堂细细淘了半日,淘到了3件“宝贝”,都是作者的签名书。一本是《洪门真史》,作者于力签名,记载了一段孙中山先生与洪门的故事;一本是中山籍漫画家方唐先生的《彩墨画集》,仅花费40元淘到,是方唐赠与陈永正伉俪的;还有一本是《江沛扬漫画文集》,作者曾是广东漫画学会会长,也是签名本。
“淘旧书淘的不仅仅是书,还有这书背后的故事、时代的脉络,这是它的人文历史价值所在。”张先生表示,书展期间,他有时间就会来淘,“能淘到什么宝贝,也是一种书缘。”
昨天下午3点,梁伯在小古堂买单处给记者展示了他淘到的“宝贝”——60册连环画,共计花费600元。梁伯是连环画收藏者,家中所收藏的连环画已超过1万册。“从上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为主,这次最开心的是淘到了以前系列中残缺的册子,非常开心。”他说,从早上10点半到现场,一直淘到下午3点,待了快5个小时,连午饭也没吃。
记者还在小古堂还看到了前来“淘宝”的市社科联主席胡波,这届书展他已来了三趟,每次都是来淘旧书,每次也都满载而归。“今天又淘到了二十来册,大多是历史、哲学、文学、艺术类,这些版本市面上看不到了,大概花了300多元。”如《十八世纪法国哲学》、华人华侨社会经济研究、《俄国文学史》、斯大林的《论反对派》、《人道主义哲学》等。
●古书讲述“百年无废纸”
昨天上午,“百年无废纸”展位里,挤满了前来“观宝”的读者。和书展其他展位不同,这里的书只供阅读不售卖。
“百年无废纸”展位展出的全部是明、清以及民国旧书,书籍种类繁多,有小说、图册、旧报纸等等。这些书籍的主人叫孙永锋,来自港口镇,退休前是一名水利工程师。
这名“理工男”却从小痴迷文学,近十几年,他还热衷于收藏古书,目前的藏书量已接近3万册。在2015年退休后,孙永锋夫妻俩用一辈子攒下的百万积蓄,在港口镇星辰花园小区内专门挑选了一间90平方米,靠湖边、离大门近且带200平方米花园的房子来摆放藏书,并为书屋起名为“万卷楼”,免费开放供街坊日常阅读。今年书展,孙永锋受邀前来参展。
“我半年前就接到了邀请,从那时候就开始准备。”孙永锋介绍说,他专门整理出了明、清以及民国时期的书籍,分门别类编号,挑选出精品带到书展现场。记者在现场看到,“百年无废纸”展区内多是绝版古书,其中一个角落专门用来摆放孙永锋小时候看过的书籍。这些书籍中,有1938年出版的苏联版本的《十万个为什么》,还有国内第一套《十万个为什么全集》。在展区的展架上,还能看到清朝版本《三国演义》《红楼梦》等小说。“明天还准备了一些医学类的古书,供大家欣赏。”孙永锋说,除了在现场给读者介绍书籍,闲下来时还会向大家普及古籍保护、修复知识等。
成人更应该保持阅读习惯
一幅长13米的铁山摩崖拓片,从高处倾泻而下,气势磅礴。记者 孙俊军 摄
中山市社科联主席胡波,对今年的书展给予充分肯定,认为书的品种更丰富、阅读形式更多样。同时他也给出一些建议:“我看到,来书展的孩子比成人多,我认为成人更应该保持阅读,除了阅读一些碎片化的信息外,更应系统化阅读。”他认为,书籍是作者浓缩的智慧,有完整的体系,经过打磨,经得起时间的沉淀,成年人要从“快餐式”阅读转为“深度阅读”,这点还需努力。“成年人尤其要多看历史和哲学方面的书籍,保持深度思考的能力和习惯,阅读的人多了,一个城市的文化生命力才会更加蓬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