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鸟叔”“鸟婶”同台话鸟
携力作《飞鸟相与还——南方城市观鸟笔记》参加中山书展,分享自然教育的心路历程及博物文化里的生活美学
|
|
《飞鸟相与还》签售。
第九届中山书展已进入第4天,广东人民出版中山出版有限公司今年携 11 本独具中山地方特色的本土新书与读者见面,令人眼前一亮,而由中山文化人曾毅峰和吴娟撰写的《飞鸟相与还——南方城市观鸟笔记》就是其中一本。7月16日晚,该书在书展现场举行新书作者签售分享会,书籍的两位作者也与广大读者一起分享自然教育的心路历程,探讨博物文化里的生活美学。
他们用通俗易懂文字和精美的照片记录了中山市辖区常见的 120 种野生鸟类,描述了它们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和主要的分布状况,同时也介绍了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以及在中国传统博物学文化中的地位。更为难得是,作者把鸟的知识传播与生活情趣结合起来,传达了他们的生活美学。 品读《飞鸟相与还》不免让人想起卢梭的《瓦尔登湖》,那些渗透了作者情感的自然不再是自然本身,而更是一种人与自然密切相连的有机体,是存放人类情感的缓释空间。该书分了四部分,第一部分叫“都市歌手”,第二部分叫“山间隐者”,第三部分叫 “湿地精灵”,第四部分叫“观鸟四方”。作者用诗经中的鸟,用唐诗宋词里的鸟勾连起自然的性灵,把一种对生活的关照投射自然当中,并从那里向世人展现了作者对世界和生活的看法。在“都市歌手”里,作者这样写道:“时间仿佛停止流逝,天之涯,海之角,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在都市的森林中,我愿陪你直到天荒地老。”在山间隐者里,作者表达了这样的思想:“鲲鹏展翅,凤凰涅槃,杜鹃啼血,劳燕分飞,外物皆有灵,空山听鸟语,犹日下林泉涤荡心灵。”
《飞鸟相与还---南方城市观鸟笔记》
博物学里的生活美学
最近一年多,一个叫“叮咚荒野学堂”的微信公众号文章常在朋友圈里流传,里面关于飞鸟、昆虫、植物以及自然的一切,让人惊诧于中山的山野里竟隐藏着这么多可爱的精灵。两位作者在工作之余忘我潜身于大自然之中,并将近年来俯仰之间的观察与心得付诸文字,并集结成了《飞鸟相与还——南方城市观鸟笔记》。
人到中年,为何突然痴迷起观鸟?在分享会上,曾毅峰介绍说,西方有句谚语,观鸟,是你一生进入大自然的门票。三年前,他陪儿子参加一次深圳湿地公园的观鸟活动,被撩动了心弦。“这是我第一次通过望远镜观察鸟儿,近距离欣赏它们多彩的羽毛,聆听它们婉转的歌声,满心喜悦和感动。因为这些是我们很容易就忽视和错过的风景,我知道世界上有一扇美丽的窗户在向我悄悄敞开。回到中山,去家附近的金钟水库绿道散步,我开始关注起身边的这些精灵,就像你突然结识了好多新的朋友,看到它们飞翔的姿态,寻找他们唱歌的身影,寻觅鸟儿是散步中最开心的事情,从此踏上了观鸟、拍鸟的不归路。”
在分享会上,曾毅峰表示,自然是最好的疗伤地,也是寄托精神世界的最终去路,“人类从自然中走出,我们身上天然有一种野性,现代文化里也存在着‘荒野的呼唤’,只是我们一直把它紧紧地包裹,而我听从了她的召唤。”
发现等待拯救的精灵
观察鸟类,改变了曾毅峰的生活,改变了他们全家的生活,而在他们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自然教育的怀抱之中。“一到周末就感觉时间不够用,清晨5点就爬起来钻进荒郊野外。”而他的妻子吴娟从最初的不理解到极大的宽容,又给予足够的自由,不仅独自承担家务,同时也热情投入到自然与传统文化教育中,为书籍所涉及的鸟类文化提供了许多重要材料。他们还一起开通了“叮咚荒野学堂”微信公众号,专注于自然观察的学习,在微信公众号上与朋友们分享。分享会上,吴娟也呼吁更多的人投入自然与传统文化怀抱,“因为鸟儿,我们与大地母亲,与自然万物有了更深情的连接。”
值得一提的是,在观鸟中,夫妻俩也发现了中山的生态环境并不乐观——日益减少的自然湿地,各种不齿的捕鸟劣行。在分享会上,他们用PPT 的形式,展现了中山鸟类目前恶劣的生存状态,天罗地网,人类的陷阱无处不在。“我曾亲眼见过几只腿部受伤或者骨折断腿的黑翅长脚鹬,远远望去,心痛不已。”作者不止一次去到“作案”现场去解救那些被困的鸟类。虽然每一次解救都不能阻止某些人的进一步残害,他仍然坚持去救援。 |
|
|
作者:文/本报记者冷启迪图/本报记者孙俊军 |
【打印】【关闭】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