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风云 百年殇思 自强是制胜的王道

2014-08-19 来源于:中山日报

    历史是不能遗忘的,它总是以自己的经历给未来以深邃的启迪。
    发生在120 年前的中日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道惨痛的伤痕,也成为两国历史命运的分水岭。甲午一役,之于当代军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是可供分析的一个军事样本。
    民之痛,国之殇,不该成为一段尘封的历史,也不该被当代的年轻人淡化遗忘。
    甲午一役,为何惨败?今天怎样防止甲午战争的悲剧重演?中国梦的愿景能不能实现?昨天下午,徐焰将军做客第六届中山书展,以“反思甲午史,实现强国梦”为主题,用自己多年的研究,与中山观众分享自己的理解。
    人物简介
    徐焰,1951 年生,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教授,少将军衔,军事史专家,军事学硕士,博士研究生导师。国防大学军事历史学科带头人。中国军事科学学会历史分会副秘书长,曾任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兼职教授。其撰写的《中国抗日战争史录》于1995 年在国内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在日本由官公厅株式会社以中日两种文字同时出版,为战后在日本出版过的惟一一部全面中国抗战的学术专著。
甲午一役输在制度与思想
    徐将军指出,中国的由盛向衰的转折点在明朝中叶,而衰落的根本原因不在物质装备,在制度和观念的落后。华夏文明属于农耕文明与河流文明,含有保守的文化特性,这样的“文化基因”与中国的闭关自守和一度的落后是有关系的。
    他认为,唐宋期间日本仰视中国,元到明中叶期间日本平视中国,甲午战争至抗美援朝之间日本俯视中国。“中日应对外来殖民或者新文明的冲击,有着不同的反应——日本崇拜学习击败自己的强者,迅速努力学习,而中国则因庞大的身躯和悠久历史而反应迟钝。这种面对现代化的不同反应速度又一次拉开两国差距。”
    鸦片战争一声炮响,在唤醒了清朝的同时也唤醒了日本。中日两国同时走上了“改革开放”的道路。但两个国家学习西洋文明,一个从内心革新变化,另一个则止于外形,始终没有深入到制度和思想的变革,空得其表。没有现代国家观念和先进的国家制度,结果便是“软件”配不上“硬件”。甲午一役,海军实力中日相当,但腐败散乱的清军还是一败涂地。
    他举例说,在黄海海战之前6个月,北洋舰队申请紧急换装部分速射炮并补充弹药,以应紧急之需。而李鸿章竟然以慈禧太后祝寿需要用款,不敢转请为名,予以拒绝。当1894年11月7日 (光绪二十年十月初十),清廷为慈禧太后大庆六十寿辰之日,正是辽东半岛大连湾陷落敌手之时,而清廷统治者却在铺张扬厉,强颜欢笑。日本与清朝的对决,是一个现代国家与前现代国家的对决。清朝怎么能赢?
    徐焰还在讲座中指出,中国洋务运动的第一学习对象是日本,北洋水师从编制到军备都是学习日本军队而来的。近代汉语中大部分的词语也来源于日语,如“干部”、“社会主义”等。日本既是老师,又是学生;既是敌人,又是朋友。它的侵略带来华夏之殇,却逼着华夏子女直面现实,抗日自强。
反思甲午必须实现自强
    徐将军展示了改革开放前后中国GDP和产钢发电量等一系列数据,通过“两弹一星”研制成功前后,各国对中国的态度转变告诉听众,发展才是硬道理。有了强大的经济和国防实力才能为国家其他方面的发展保驾护航。
    海洋战略是造成中国在120年前战败的重要原因,即使今天,海洋利益仍是国家利益的关键,没有海洋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他说,中华民族海洋意识的觉醒是民族复兴一个重要方面,必须建设一支世界一流的强大海军,才能真正肩负起维护国家海洋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神圣使命。
    目前中国依然面临多重挑战和复杂的国际形势。徐将军以美国、日本、朝鲜、韩国、印度当下与中国的关系,及南海争端、藏独事件及昆明恐暴袭击为例子,指出目前中国的发展依然面临内忧外患,中国人民仍需居安思危。“任何时代都是危、机并存的时代。故步自封,畏畏缩缩只会重蹈失败先辄。抓住发展规律,迎接挑战,才能实现富国强兵的中国梦。”
    而今,中日两国又分别站在了各自前行的十字路口,如何对待历史、反思自我,也让新的甲午年承载了更多的责任和使命。“有备才能无患,能战方能止戈。承平日久,一个民族最难维系的是忧患意识。战败、亡国,常常并非因为对手有多强大,而是由于自己思想上的麻痹、懈怠,自己打败了自己。”
    他认为,对中国而言,甲午战争的历史深刻性在于两点:战争失败了,但失败的原因至今仍在追问之中;战争虽然早已结束,但战争的伤口并未愈合,仍然横亘在历史和现实之间。对这场战争疑问的解答,构成了我们民族进步的阶梯。从这个意义上讲,甲午战争已成为一种标志,一个符号。
互动环节》》》
    ○听众:钓鱼岛争端是否会发生?从而引发中日战争?若真爆发战争,中国能否打败日本?
    ●徐焰:坦言目前中国处理领土争端是遵循“有力有节”的战略准则,原则问题不让步,但尽量回避战争。因此不到不得已的地步,战火不会燃起。我们不能以“甲午思维”看待今天的中日问题,今日中日之较量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两国较量。今天的日本在军事、经济上都不是独立的,日本听命于美国,所以中日对峙往往会变成中国与美日两国的对峙,中、美、日已经形成了复杂的三角关系。
    ○听众:琉球是否还有可能回归到中国?
    ●徐焰:按照《波茨坦公告》,琉球确实不是日本的合法领土。但这一问题有很多历史、文化问题牵涉在内,中国政府亦曾经支持过日本收复冲绳。因此,作为一个说话算话的国家,中国在这一问题上应不表态。
    ○听众:我们经常听到要抵制日货,是否一定要采用这种方式?
    ●徐焰:不能因为中日紧张的政治关系而盲目抵制日货,这便重复了闭关锁国的错误,面对日货对国内企业的冲击,最根本的应对措施是提升国货的质量和竞争力,自强是制胜王道。
  作者:文/本报记者冷启迪 实习生卢一志 图/记者付希华  打印】【关闭】 

 

本次活动解释权归中山书展筹委会所有
技术支持:中山网 粤ICP备05077135号-2 粤ICP备05077135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