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园忆旧》邮票珍藏册首发,作者签售书籍。中山著名民俗画家邓振铃的作品《故园忆旧》登上了邮票,该邮票珍藏册在书展现场首发后得到了市民的追捧,吸引不少市民驻足,并从他的方寸邮票间回味中山石岐的旧模样。此邮票珍藏册采用风琴式长卷设计,原作尺寸为70cm×2180cm,邮册将其等比例制作成长8米的画卷,也是全省迄今最长邮册长卷。邮册内含"故园忆旧图"个性化邮票大版以及16枚"中山老行业"个性化邮票,画作再现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山的人文地理和社会风俗,被誉为中山"清明上河图"。 记者赵学民冷启迪摄影报道
昨日是周末,为期5 天的第六届中山书展迎来了人气爆棚的一天,众多市民包括许多小朋友来到博览中心看书购书。本届书展展出的各类图书、音像达 30多万种,囊括人文、社科、文学、休闲、学习等各类品种,今年还专门开辟了一个专区展示古籍善本。记者吴飞雄摄 菜肴里的苦,是不可多得的味道,虽并不为人所喜好,却能祛火解毒,为夏日良友。书展五味,今日也带大家品品“苦”:学者文人对中国人精神信仰的叩问之苦,心理医生穷十四年之力,解答人性疑惑之苦,潜心从事易学研究,守住《周易》之正理之苦,还有观世事,“溜脑力”之苦,总之都不是什么轻松事儿,费心费力,让人品出 “人生苦短”“文化苦旅”种种惆怅与思索,但正因为苦,书展五日才有了更丰厚的内涵。 内容提要 ◆中山本土著名心理医生甘露春新作《狐惑时代》,以上个世纪 90 年代初为时代背景,讲述了三位“问题女性”不同的心路历程,试图回答在狐惑年代人性中的困惑,该书将在书展中进行新书发布签售仪式。 ◆城市论坛与会嘉宾认为,中山是一座有理想、有情怀、有文化的城市,而对阅读的倡导也在为这座城市的人文精神提供滋养。 ◆《遛脑》被誉为“新世纪最新颖的文学格式”,并获“中国报人散文奖”,在香港一版再版,在内地也掀起了一股“遛脑”热潮。 ◆多阅读成长类故事有助于孩童情感发展,有助于孩童面对成长过程中的各种困难。 ◆中山著名民俗画家邓振铃的作品《故园忆旧》登上了邮票,该邮票珍藏册在书展现场首发后得到了市民的追捧。 ◆提倡粘土手工就是让正在童年的孩子们享受童年,已经成年的人们回到童年。 人性困惑 《狐惑年代》助解“心病” 中山本土著名心理医生甘露春继畅销书《心病谁没有?》后,历时十四年再次为广大读者奉献了新作——心理小说《狐惑时代》,昨天上午,该书举行了新书发布会,作者从自己多年的从业经历出发,以上个世纪90年代初为时代背景,讲述了三位“问题女性”不同的心路历程,试图回答在狐惑年代人性中的困惑,该书将在书展中进行新书发布签售仪式。 故事从改革开放初期开始,初涉社会的谭梦娜陆续遇见了不同的男人,却始终未能修成正果,她困惑;没有得到家婆的喜欢还被处处挑剔为难,无意中还得知丈夫与表妹藕断丝连,李丽芳被害妄想不断;从高傲的富商女儿到穷苦的工人妻子,黄玛丽精神备受折磨,以不停地打扫卫生来强迫自己……三个陷入了不同人生困惑中的女性彷徨在十字路口。在混乱迷惑的年代里,她们能否突破心理障碍,走出自己的人生正路? 甘露春在谈到新作的写作初衷时说道:“《狐惑年代》的底本是我从事心理咨询的记录手稿,一直因为工作忙、写作时间不够及个人写作水平所限,断断续续无法完成。后来在整理过程中我认为,以小说形式出版可能更切合普通读者的阅读习惯,更容易为人理解。在临床心理咨询过程中,许多人会问:‘为什么我会患心理病?’我一遍一遍重复跟人讲这个问题,讲多讲烦了所以就想写一本书来解答这个问题,《狐惑年代》这本小说产生的背景就是这样的。” 他也表示,《狐惑年代》其实动笔的时间比《心病谁没有?》还要早,从记录到写成前后用了14年时间。他认为,生活在今天的每一个人都应该高度重视,读懂“狐惑”,知晓根源,正确面对,而不可以视而不见,讳疾忌医,以免造成更大的伤害。《狐惑年代》的出版就是针对这一现象做一个剖析,以警示或者警醒生活在今天的人,希望大家在共享改革红利的时候保持清醒的头脑,过幸福的生活。 本报记者冷启迪 精神信仰 学术探求之苦 昨日,中山市国学促进会研究员张吉华的《周易守正》(第一、二卷)在中山书展上举行了新书发布会,并现场为读者们签售。这套书作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主推的“阅读馆”系列丛书的一部分,在深入解读《周易》的同时,为名著注入新鲜血液,从独特角度梳理、阐述,使经典散发出新时代的光辉。 《周易守正》旨在守住《周易》之正理,去解开《周易》原本的“象数原理”,从《周易》“经传文辞”中挖掘整理出一整套解卦系辞方法,而且在释解《周易》经传文辞过程中,通过象数与义理的演绎机制,“推天道以论人事”,从象数易理的阴阳道德观念中,进一步寻找出“诸子百家”由“形下象数”而至“形上义理”的“演绎路径”。第一卷述其《周易》经传文辞的状态、由来、解读方法,及其易理思维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在详细论述《周易》内含的“象数原理”及其原本说易解卦方法基础上,简述了易理的发轫由来、以及由易理演绎经传文辞、由易理孕育文化传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进行了独到的探讨。 “这两本书花费了我十年的心血。”发布会上,作者张吉华介绍说。近二十年潜心从事易学研究,1997年开始挖掘整理《周易》内涵的说易解卦理论,十年磨一剑,运用“先秦易理”原本的说易解卦方法,去释解《周易》经传文辞,并以此形成本书说易解卦的基本内容。 本报记者禹媚 文学创作之苦 十年磨一剑成就《周易守正》 田炳信书展谈新作《遛脑》 昨日,香港《成报》社长田炳信做客中山书展的名家讲堂,为中山读者谈起了他的新作 《遛脑》以及阅读心得。据了解,《遛脑》被誉为“新世纪最新颖的文学格式”,并获“中国报人散文奖”,在香港一版再版,在内地也掀起了一股“遛脑”热潮。 《遛脑》是一部微博形态的获奖散文集,对当下生活进行了入木三分的介入,几乎涉及了生活的各个层面及现象,文章包含自然科学、政治历史、事业人生、世间百态,文笔生动有趣 。《遛脑》文本由 “一字一解”、“一语道破”、“不解风情”、“有题”、“无题”、“城市”六个系列组成。记录作者所思所想,包括时政社会评论、媒体行业观察、故乡风情记忆、各地景色描绘、语言文字解读、人生经历感悟等。这本书曾于去年10月获第三届“中国报人散文奖”,并在两岸三地共推出过6个版本。 田炳信介绍说,《遛脑》实际上是一种“自言自语”。他坦言:“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能做到‘自言自语’,它只不过是属于人们生命中不同的阶段和不同的意境。最好的文学作品,其实都是自言自语,也是一服药,先医治作者,再医治读者。”他还建议中山读者在读书上要精挑细选,要做到读好书,阅读不要过多过滥。分享会后,田炳信还现场为读者签售。 原籍贵州的中山作家田夫也携新作《野生代》一起签售,此书是“野生老爸”田夫的非虚构写作实践成果,作者从一代人心灵成长的角度去认识故乡,启发年轻一代的成长教育,使这一部故乡题材的作品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旧时乡村生活虽然艰苦,但在田夫笔下却是那般的诗意和温馨,充满真趣与梦想;一个个真实的乡村故事远比小说精彩,一幕幕关于亲情与苦难的回忆无不催人泪下。关于感恩、怜悯、爱的觉醒与认知,构成了一代人独特的山野人格,既有着质朴与大爱,又充满野性与血性。一代人的生活与梦想,让我们仿佛回到了一个灵性神奇的山野世界,去观照人生、回味历史、直面现实。 本报记者禹媚
人生压力之苦之苦 粘土手工可成为减压途径 昨日,7号人轻松粘土魔法沙龙来到中山进行现场签售。 7号人,粘土瑜伽理念创始人,国内知名粘土艺术家。自2000年起从事粘土公仔创作,曾与多家公司企业合作粘土减压课程,提倡利用粘土手工作为解除压力的途径。其作品被多家杂志刊登、连载,并受邀参加 《智慧树》、《快乐大本营》等电视节目。代表著作有 《7号人轻松粘土手工课》、《7号人轻松粘土魔法书》。 “其实每个人小时候都有魔法的,我们用面团、胶泥可以捏出各式各样的玩偶。而当我们慢慢长大,工作、学习与生活的压力也随之越来越大,每个人都不可避免的受困其中。大人们迷失在各种网游和APPS之中,孩子们则是奔波在各种补习班之间,丢失了拥有魔法的能力,其实那不是魔法,而是人类一件最宝贵的东西——创造力。” 7号人在现场与读者交流时提到,提倡粘土手工初衷就是让正在童年的孩子们享受童年,已经成年的人们回到童年。 现场有许多小朋友觉得粘土手工很有趣。杨女士的儿子今年10岁,在得到7号人送出去的两个粘土小人后手舞足蹈,表现得十分开心。“他非常喜欢这种手工类的东西,所以带他来学习学习。这次书展活动很丰富,可以让他在假期也得到不少知识。” 见习记者陈永蓓 儿童成长之苦 阅读有助于解成长之困 “多阅读成长类故事有助于孩童情感发展,有助于孩童面对成长过程中的各种困难。”昨日,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庞婕蕾来中山书展办签售会,向中山小读者讲述自己的文学故事,并解答大家的阅读疑问。 “很多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快乐地成长,但成长过程中肯定有苦的一面。孩子应该学会面对这种成长的苦,这就需要多阅读成长类的小说。”庞婕蕾说,别人的故事是一面镜子,她希望孩童看到这些故事之后能得到启示,有助于孩童的情感发展。 庞婕蕾在接受记者访问时提到,《微笑说再见》中的一个故事人物取材于她早年采访过的一名小学女生,这位女生的经历留给她的印象比较深刻。“她母亲为梦想只身到西班牙留学,就安排孩子到寄宿学校读书。孩子为了引起母亲的重视,瞒着母亲和学校的老师,自己到外面租了一个房子,直到有次母亲来学校探望找不到孩子很慌,才知道孩子心里的想法。”庞婕蕾说,虽然这个故事经过改编,但仍有小读者因为感同身受,与她分享更多属于自己的故事。 “前两年有位小男生跟我说很喜欢《橘子味的夏天》里面写给妈妈的一封信,他看哭了。”庞婕蕾说,男生相对容易封闭、隐藏自己的情感,但她没想到也有男生会因为她书里的故事而眼眶湿润。“还有另外一本叫《同桌女生有点烦》的校园幽默小说,由于故事最后是同桌搬家了,就有个男生对我抗议说‘你一定要再写一个,这样结尾我很伤感的’。”她表示,这种种的经历说明孩童在面对亲情、友情、爱情这些问题的时候,可以通过成长与青春的故事来得到认知,这对家庭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 见习记者陈泳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