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震云谈“文学与时代”

文学把时空固定下来

2013-07-13 来源于:中山日报
    刘震云在做《文学与时代》的讲座。记者吴飞雄摄

    作为第五届中山书展名家讲堂的首位主讲嘉宾,昨日刘震云的出现受到了中山市民的追捧。会议中心内座无虚席,在中山工作的河南企业家们还在现场专门打出横幅热烈欢迎这位河南籍的文学大家。在超过两个半小时的讲座中,“刘氏幽默”随处可见,他谈民族性、谈时代与文学的发展,谈人间真情的意义,遇到一些比较严肃抽象的话,他爱打比喻,还顺手拿身边的人带入一个即兴的场景,不仅把抽象的内容说得活灵活现,捧腹之余在不知不觉间契合了最终冷峻的主题。
    ●文学都打上了时代的烙印
    时代是民族造就的,也是民族性格造就的,民族的性格是由生活造就的。刘震云说中国人之所以为中国人,与他们的生活环境有关系。“东南面临海,大陆板块往西延伸,是个内陆型国家,生存靠土地,吃地里种的庄稼,依靠土地生存的人,最大特点是不爱出门。农耕文化从播种到收获,中间有很多程序,需要围绕土地日夜劳作,自给自足。这跟海洋性、游牧性民族不一样。每天出海打鱼,每天赶牲口放牧。鱼是公众的,谁抓到算谁,草是大家的,谁都可以吃,农耕生活里,每家庄稼自己种的,去拿别家就是偷。海洋性民族,整天干偷的事。侵略性就与之有关。而捕鱼用刀叉,吃饭家伙跟打鱼一样,可以想象,如果拿一双筷子的人,和拿一个刀叉的人,狭路相逢打架,拿筷子的人肯定是输的。”他也用此道理解释中国近代的一段屈辱历史。
    “在五四很多人开始反思,先秦以来没产生伟大思想家,孟子、老子、庄子,发出许多人生无用感慨;没有亚里士多德、康德、叔本华、笛卡尔这样谈社会与政治的架构,谈科学与民主,鲁迅说,救救孩子,不是从找兵舰开始,要去有思想的民主寻找思想;要去欺负我们的狼那里寻找方法。而这种时代的反思就烙印在了文学之上。”他说文学能把时间,空间固定下来,苏轼、柳永、李清照、曹雪芹、蒲松龄、鲁迅,这些人都把民族情感点点滴滴记录下来,他们从春秋战国活到现在,像耀眼的群星一样,说出了民族存在的历史和目前存在的理由。
    ●让民族经常“不好意思”
    他举例说,比如鲁迅塑造的阿Q 和祥林嫂,就是那个时代极具代表性的中国人形象。一个是记吃不记打,只记眼前利益;精神胜利法,别人打他,总能找到自我安慰的理由,将自己解放出来。在外边老受人欺负,特别爱欺负比他弱的人。还有一个则是整天怨天尤人,不断重复着灾难。“由此可见一个民族羸弱到什么程度。”他还举例《水浒传》中的林冲,“一个80万禁军总教头被逼上梁山,又逼下梁山,你就能发现那是一个什么社会,好人做不成,坏人也不好做,这是对时代最真实的记录。”
    然而就是如此的艰难,中国人依旧顽强地生存下来,“《温故一九四二》,有人说是悲惨的故事。我说不是啊,很喜剧啊!一场旱灾,饿死300万人。我们认为他们会愤怒和悲伤,不,我的河南乡亲,临死之前给这个世界留下了最后一次幽默。逃荒路上,老张马上要饿死了,他临死前想到的不是妻离子散的生死之别,而是想到了两天前被同样饿死的朋友老李。他说:‘老李前天死了,我比他多活两天,值了。’人死的时候说那样的话,还不是喜剧吗?”刘震云说和冯小刚在改编电影时,他们约定演员不许哭,而在观影时一些莫名的黑色幽默也会让观众不好意思地笑,刘震云说:“任何一个故事,都是故事背后的立场,为什么一个民族要用幽默来对待苦难?经历了如此多的艰难为什么选择经常遗忘?我就想用自己的作品让这个民族不好意思。”
    观众提问
    ●人性之微光就是“一句顶一万句”
    观众:在您创作中,有没有刻意回避的话题?
    刘震云:禁区肯定有,但是比起电影来要少很多,因为审查的人不怎么看书,看电影还比较多。但我觉得不能写的题材,未必对于作者是最好的题材,因为禁区划定的是生活政治范畴,而文学讲的是情感。人类的感情是没有禁区的,这个民族最深层的东西,比如善良,人与人之间真实感情,是存在的。就像我小时候农村没有娱乐方式,没电视电影,唯一的乐趣就是几个瞎子,走村串巷唱小曲,吃饭时谁家有剩饭,给他碗饭吃,晚上睡牲口棚子。我小时候,遇见一个小瞎子和老瞎子,有天唱完了,他们讨了一碗咸饭(平时都是淡饭,没有菜的),小瞎子喝一口,马上不喝,说师傅这咸饭你喝吧,老瞎子说,你喝吧。两个人互相推让,就是不肯喝,小瞎子说:“你喝一半,剩下我来喝。”就这一句话,在我眼里,就是一句顶一万句,是人类最重要的会议,比八国首脑会议重要。人类最根本的东西是情感,这里不存在禁区。
    ●民间自有立场
    观众:我曾写过关于您的一篇论文,就是《刘震云的民间立场》,您如何看待民间立场?
    刘震云:我不同意有立场这个词,没立场,就是最大立场,立场哪去了?就是作品里人物的立场。作者与作品的关系是重大命题,总有两种作者,一种越写作品,作者面目越清晰,走到前头;一个是作品,是作者越来越退到后台,人物凸现出来。我的立场就是小瞎子的立场。
    其次,我不同意有民间立场这种说法,如果你这么说,说明你不在民间,才保持这样立场,那你不是民间,是谁呢?我特别讨厌一种作者说你写东西要有悲悯态度,他觉得老百姓很可怜,要去慰问。其实不是你要坚持民间立场,而是民间自有立场,你就是民间。作品有感情,好像小瞎子、老瞎子故事,四十多年了,留我脑子里印象,是正立场,我更尊重这立场,而不是cnn,cctv立场。
  作者:记者 冷启迪 禹媚 摄影 吴飞雄  打印】【关闭】 

 

本次活动解释权归中山书展筹委会所有
技术支持:中山网 粤ICP备05077135号-2 粤ICP备05077135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