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是多年与文字打交道的缘故,三位"熟男"留给市民的印象是:气质儒雅、彬彬有礼。 (从左至右:杨照、胡洪侠、马家辉) 青春是什么?青春是最大的奢侈,是可供挥霍的本钱,是不可思议的成长,是找寻自我的过程。昨日下午,香港文化名人马家辉、台湾知名作家杨照、大陆资深媒体人胡洪侠做客中山书展,开讲“那些年,我们的青春生活”。演讲前,这三位生于1963的作家临时起意,改题名为“这些年”,以示青春即当下,更在相互比照、调侃中追溯往事。 马家辉:人生总是“欲求不满” 在三人当中,马家辉最为中山读者所熟悉,也责无旁贷地担当起主持职责。在用粤语开场时,马家辉笑言从前常在香港沙田吃乳鸽,顺便荡千秋、滑滑梯,因此“童年记忆与乳鸽常在”。至于在书展上收获的一批“石岐话”明信片,俨然留有童年时长辈叫唤孩子吃饭的腔调,更是熟悉温暖。 电影院是马家辉青葱岁月的载体之一。他自称是个“孤独小孩”,常独自看戏。无论是在“丽都”影院看战争片,邻座老翁对银幕上的日本兵破口大骂,还是看风月片时被母亲用手遮挡着眼睛,从指缝间窥见“生命的奇迹”,抑或是撞鬼、遭非礼等经历,都依然历历在目。而他对青春的总结,则从前几天与旧同学的重遇说起。“多年不见的老友,不管分开多久,不用热身,就可以立刻对接,重拾当年话题”。但两人都艳羡对方的精彩人生。马家辉慨叹道,“青春生活总有遗憾,总想象着‘假如可以重来’,人生总是欲求不满。”但话锋一转,他又说,“人生最好玩又无奈的地方在于你只能活一次,没法比较,你走的路就是你能有的。这样想心里便坦然。” 杨照:青春没有“标准答案” 与其他两人相比,杨照对青春的追溯更感性。“虾饺、烧卖、糯米鸡”,如此的广东话调侃让他想起在美国唐人街茶楼学到的这几个粤语单词。“我的成长方式对你们来说可能不可思议。我们活在一种非常荒谬的情境下,地理课、历史课上,学的都是我以为一辈子都不会去的地方。”这次走访中国,他才知道广东省香山县已变成中山市,也会因无法叫出湖南四条河流的全名而沮丧。封闭的青春年代,杨照开始思考自己是什么人,该怎样看世界。 眼看着上世纪50年代人手握单程机票,挥泪别故乡,去成全年轻时对自由的想象,杨照形容那是一段奇特而富于吸引力的历程。成长于喧嚣市井,他的青春见证着神社、老台湾社区、美军顾问团驻扎地等地域身份轮换更迭,浸浴在闽南语、日语、英语、国语兼有的复杂语境中,感悟是“别人给的理所当然的答案,在那样的环境里都不成立。”跌跌撞撞,他庆幸,“因为青春没有标准答案,因为有各式各样的事情混杂在成长路途上,所以最后,每件事都必须自己去寻找,自己去决定。” 胡洪侠:青春是把“我”从“我们”中剥离 生于河北农村的胡洪侠,其青春沉睡在一片盐碱地里,直到1979年潘晓的那篇《人生的路呵,怎么越走越窄……》,才开启了他与众多同龄人寻找自我的旅程。“在中国的整个八十年代,我们开始把‘我’从‘我们’中剥离出来。”回顾阅读之道与自己的心路,胡洪侠感叹剥离过程之艰辛,更在比照之下称赞,“没有哪代人比90后更有权利意识,更敢于维权,他们有自我。” 胡洪侠回忆,那时如饥似渴地阅读刀光剑影的武侠小说,如痴似醉地聆听港台飘来的“靡靡之音”,在被禁锢的文学与音乐中寻找自我。直到崔健于1988年在北京唱响了“一无所有”,纵使有家、有工作、有身份,方觉醒自己依然“一无所有”。此后,崔健的歌中前所未有地高频出现“我”字。从1979年潘晓那封信,到1988年那场摇滚演唱会,胡洪侠与一代人寻找自我的青春,都尽在此间。
现场互动 90后扣问青春的出路 在问答环节中,90后观众踊跃发问,而三位嘉宾也笑言以“大哥”和“老师”身份答疑解惑。 问:22岁时和50岁时,你们分别如何看待爱情和理想? 马家辉:那时候没思考爱情的意义,也没思考它与婚姻的关系,顺其自然。现在就享受家庭、婚姻生活,跟家人相处。我觉得爱情是美好的事情,但既需要艺术,也需要技术,像骑脚踏车,跌倒是应该的。要多从技术上思考爱情,而不仅是感觉。我的理想一直没变,就是“做一个好的人”。 杨照:22岁的我突然理解了,爱情最珍贵的事不在于得到回报、不在于被认知,而因为爱让平凡的人做出了不平凡的事。理想也如此。我现在对于理想的想法仍然没变,人生要珍惜时间,别再想已经没用的事。 胡洪侠:22岁时我不知道什么叫真正的爱情,很绝望,很挣扎。到了50岁,我的想法才跟杨照22岁时一样。我觉得,不能实现的爱情最美好,爱是偏见,是自得其乐,是你自己虚构的,别拿到现实中来。 问:青春有很多条路,该如何选择? 马家辉:随便走。有更多的路你还没看到,踏出第一步再说吧。青春就是本钱。在安全情况下去体验、去尝试,路就会在你面前展开。 杨照:朱天文(台湾著名女作家)曾给我回信写道,“青春是最大的奢侈”。青春最不该有的困扰就是急着找到一条路,不要太快决定世界上什么事情与你无关。 胡洪侠:对生命的探索永不过时,总有道路适合你。要不停地找,虽然未必能找到,但这就是人生。人类所有的错误从青春开始都得再犯一遍。
□人物素描 也许是多年来与文字打交道的缘故,三位“熟男”都予人气质儒雅、彬彬有礼的感觉。但从他们各自不同的经历对照中可知,他们身上最可贵之处,在于智慧与阅历雕琢出的思想光芒。 马博士的“港仔”腔普通话有莫名喜感,而且他无惧自嘲,时而插科打诨,时而幽默机智,外加常年主持锻炼出来的控场能力,让访谈、演讲时的气氛持续热烈。 杨照是典型的台湾文人,举止含蓄,言谈温润但饱含深情,也印证了《对照记@1963》中的描述“眼神深邃、声调厚壮、学识深广”。 “大侠”胡洪侠则具有鲜明的北方汉子特色,豪爽坦率,声如洪钟,在回忆自己的青春时,言语间充满热血,激情澎湃。
□人物简介 马家辉: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博士。传媒人、专栏作家、文化评论学者、凤凰卫视“锵锵三人行”主持人。精于电影研究,已出版多部著作,包括最新的《江湖有事》、《爱恋无声》等。2008年以“博雅之美”获选《南方人物周刊》“年度中国魅力五十人物”。 杨照:本名李明骏,台湾大学历史系毕业,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候选人。集小说家、诗人、文学评论家、时评人、出版人、主持人于一身。现为《新新闻》周报副社长。 胡洪侠:资深媒体人,专栏作家。现任深圳报业集团社委会委员、编辑委员会副总编辑,兼《晶报》总编辑。1982年初进入新闻界,1992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获硕士学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