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就爱这个国家的文化
知名历史老师袁腾飞昨做客中山书展论坛纵论传统文化
|
|
袁腾飞。 被网友誉为 "史上最牛历史老师"袁腾飞,昨日以其高知名度,又一次引爆了本届书展。在昨日的演讲中,袁腾飞仍以其幽默和略带犀利的语言,以《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的继承与运用》为题,讲述了他作为历史老师的文化观感。"爱这个国家,就去爱这个国家的文化。"这句话成为袁腾飞留给中山听众的思考。
●孙中山融汇古今中西 但凡来到中山的名人,其话题将会绕不过孙中山先生,袁腾飞昨日的讲座,也从孙中山先生开始。袁腾飞说,中国的近代史在孙中山和那一代革命者的带领下,结束了封建帝制,成功开启了这个民族追求民主共和的时代,一直以来,许多历史评述认为,孙中山受到了西方的影响,但孙中山先生恰是一位融汇古今中西的一位人物。 袁腾飞以孙中山和他领导的同盟会所提出的“十六字政纲”——驱除鞑奴,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后来解释为“三民主义”)为例。他说,这“十六字政纲”的前八个字来自朱元璋,但八字的思想精髓却来自西方,创立属于人民的国家,或者说建立民主的国家,这就要比朱元璋高明不知多少倍。 袁腾飞说,孙中山先生的教育背景大致可以分为美国夏威夷、香港西医书院,以及流亡海外16年之久,但无论从他所阐释的政纲,还是其他方面,都能表明他是一位中国古文化传统很深刻的一位人物。孙中山曾经在日本与章太炎辩论,章太炎认为他剪掉了辫子,背叛了民族,但孙中山却说,他可以用“英语背诵《论语》”。在1906年萍浏醴起义失败之后,年仅22岁的刘道一牺牲,孙中山写了一首缅怀刘道一的挽歌,云“半壁东南三楚雄,刘郎死去霸图空。尚余遗业艰难甚,谁与斯人慷慨同。塞上秋风悲战马,神州落日泣哀鸿。几时痛饮黄龙酒,横揽江流一奠公。”充分展现了孙中山先生的古文化积淀。 袁腾飞还以他的观点分析了为何后来为何让位于袁世凯。他认为孙中山的这一做法是让“老司机走新路”,从孙中山先生就任临时大总统的誓词可以看出,孙中山先生身上流着中华文化的文脉,心中怀有“古圣先王之至义”。 ●中华是一个文化概念 以孙中山先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坚守,袁腾飞希望论述关于他对历史文化的观感——尤其是在二十一世纪,什么才最能代表中国?第二大经济体?军事的强大?这些都不是,他认为能代表中国的,则正是中华文化。 袁腾飞说,如果认真读中国历史,就会发现,“古代战争总是北方战胜南方”,但最终的结局,则是南方取胜(要么北方民族退居大漠,要么被中原给同化)。袁腾飞说,在战争起初,北方民族打败南方,主要是因为这些民族习性决定的,这些民族逐水草而居,天为被,地为席,茹毛饮血,战争成本低。反过来,南方人北上则需要更大的成本。再则气候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北方人南下气候越来越暖,可以轻松适应。而南方人北上只会越来越冷,受制于天气,往往就打败仗了。然而当北方政权自鸣得意用武力征服了南方时,却反被其文化而征服。 袁腾飞说,在历史上,是没有一个王朝是靠着强大的军事力量而长久的。从历史的经验和教训来看,中华民族能够延续上下5000年,靠的也是其文化血脉。“在辛亥革命之前,中华在很大程度上不是一个地理概念,而是一个文化概念。”袁腾飞说,文化成为维系这个民族的最根本性的东西,在当前的中国,各种问题的产生其根本的原因在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丧失。 古训道: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袁腾飞说,中国传统文化里面有许许多多的价值,都可称得上是“普世价值”,在经济得到发展的当前,是需要我们重新拾起的,当前的中国需要向世界展示的是这个国家有多么可爱,而不是展示这个国家有多么可怕。同样,作为国民来说,爱这个国家,最好就是爱这个国家的文化,为这个国家的文化的传承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历史有什么功用? 传统文化的传承,显然要靠对历史的了解。但是在当前显得浮躁的社会,往往许多人都会问,比如学习历史到底有什么用?袁腾飞在昨日的讲座背后,也对这一问题作了回答。 他说,如果完全从功利的角度来看,学习任何一个学科似乎都是没用的。但是一旦人性不会改变,那么学习或者研究历史的人们就会发现:历史会一而再的惊人的重演!他说,在北京一剧院就有一副很巧妙的对联,其中一句写道:“座中常有剧中人”,历史从大的方面来说,其功用就是知古鉴今。 “先谋利计功,而后参乎天地。”袁腾飞说,学习好历史,也有许多“小用”,比如可让人更容易看懂文艺作品,在游览名胜古迹的时候不会被导游“忽悠”,可以很轻松的了解历史典故,比如中国菜中的一道经常会出现的“宫保鸡丁”,如果懂得了历史,就会知道这道菜在以前可是朝廷要员的私房菜。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