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书展:港人的“倾城之恋”
从城市品牌到城市个性读懂香港书展的历史与未来
|
|
主办方介绍今年书展的主要内容。 7月18 日将迎来第23 届香港书展。6月26日,主办方香港贸易发展局首次在书展前邀请大陆记者前来“热身”。本报7月将迎来第四届中山书展,本报记者与香港文化学者对香港书展进行了整体分析,希望能从香港书展本身蕴藏的文化现象关照中山书展。 ■“从香港阅读世界” 香港书展每年在七月举行,“文化七月”在香港已成为一种文化现象。香港贸易发展局副总裁周启良在谈到香港书展时,他是有些自豪感的:“香港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香港书展必须呈现出多元化的面貌,特别是文化面貌,才可以算是一个属于香港人的书展。” 1990年,香港贸易发展局决定主办首届香港书展。2005年以后由书展高度产业化而转向文化推广,与 《亚洲周刊》联手,邀请两岸三地的作家和文化名人包括龙应台教授、章诒和、南方朔、苏童及陈冠中来港与读者见面,市民反应踊跃,共有逾2000人次入座,破书展历年纪录。 2006年,周末夜书市试验成功升级为午夜书市,书展时间从深夜12时延至凌晨2时,并设立两条特别巴士线,方便市民归家或转乘其他交通工具。 2007年开始形成了书展价值观,那就是始终围绕“从香港阅读世界”,鼓励市民透过阅读去认识世界,建立自己的世界观。从那以后,每一年都有一个年度副题,今年的为“通读世界·书出智慧”。 牛津大学出版社副总编辑林沛理表示,如果说早年的香港书展是在包装一个城市品牌,那么到了后来就真正形成了反映真实的城市个性,这种城市个性反映在香港书展上就是既充满矛盾,又自由开放。这也是香港书展有别于其他世界各地书展的地方。 ■市民通过书展找到城市身份认同 林沛理把香港书展对于香港市民称为“自我感觉良好的活动”。香港书展为香港及周边地区的广大市民提供了一年一度集中购书的平台,市民利用书展可以较低价格购买大量所需书籍,参加各种多元化文化活动,满足了他们的精神需求。据介绍,23年来,香港书展参展商从149家增至今年的530多家;参观人数从20多万增至去年的95万。书展从一个业界的推广平台,发展为香港市民一年一度接近阅读、亲近文化的全民盛事。 香港中文大学荣誉院士、著名学者卢玮銮(小思)对于越来越多的人走进书展是很欣慰的:“消费的时代那些原先不大读书的人居然买书,有改变就足够好了。你不用懂得喜欢书的人去哪里买书,但我关心的是不懂得买书的人碰巧买到一本好书。” 林沛理认为香港书展对于市民的影响是他们通过活动本身找到城市身份的自我认同,并做意义的反省,寻找“我是谁”的问题,并最终让他们在香港书展中产生了一种自我感觉良好的认同感。 ■本土作家与英文作家对城市双重经验阐释 为表彰也斯(梁秉钧)对于香港文化的贡献,也斯被评为2012香港书展年度作家,并专门设立了“也斯专区”。 对于本土作家的推介,从刘以鬯开始,到西西,现在到也斯,已进行了三届。年度作家都是为香港文化作出过杰出贡献的人,他们对于香港文化有独特的认识。 经过多年的发展历程,香港英语作家在今年被正式推上了香港书展。林沛理将这一行动称为“英语写作是迟来的春天”。这一群香港英语作家是一群用英文写香港故事、香港生活和香港文化的华人及居住在香港的外国作家。 林沛理分析,本土作家和香港英文作家对于香港来说是Inside和 outside的关系。而对于两种作家的推介足以建构香港独特的文化身份与城市个性,建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亲密关系。 思考》》》 “倾城之恋”的原因所在 香港书展可以说是香港人的“倾城之恋”。 “香港书展”商标和品牌由香港贸发局创立、培育和持有,纵观香港书展的发展历程,成就其“世界目标”和“国际书展”品牌的路径十分清晰。 上世纪70年代香港出版总会每年一度举行的展览深受市民普遍认可,产业化升级条件已经具备。香港政府通过税收转移方式,给主办机构提供一定的财政补贴,促使主办者不断发现新的具有前景的展览活动。贸发局对有条件的新的具有前景的展会品牌进行培植。贸发局用以盈补亏的办法,推动一些有前景的展览活动发展,经过多年的培育期,香港书展才发展到今天的盛况。香港贸发局的经验提示我们,塑造一个成功的会展品牌,需要投入相关资源,构建有效的运作机制,至少经过5-6年的培育期,否则要想形成品牌价值并实现赢利不太现实。 然而,成就城市品牌并不是其最终目标,其更深的文化意义是,他们想通过这个城市品牌成就一个城市个性,这个城市的个性是自由的、开放的,独一无二的文化。另外,对于本土文化和作家(包括香港英语作家)的推介和重视是其亮点,只有扎下根去深挖自己的文化,了解自己成长历程,才能在基础上去发现“我是谁”的问题。现在他们直奔这个方向而去,港人生活在这种文化里有一种乐在其中的归属感,这也许就是对香港书展“倾城之恋”的原因所在吧。 链接》》》 今年香港书展活动亮点 ●邀请也斯为年度作家 今年香港书展特别邀请也斯先生为年度作家。设于书展“文艺廊”的也斯专区以“人文对话”为主题,搜罗他的诗、摄影作品、书评、剧评、画评和生活随想等,同时展示他与多名摄影师、艺术家及设计师的跨媒体合作。书展期间,也斯和文坛友好将一同举行3场分享会。 ●七大讲座系列 名作家分享所思所想 今年香港书展的文化讲座划分为七大系列:名作家、智慧人生、英语阅读与创作、世界窗口、阅读与生活、电影与文学和儿童及青年阅读讲座系列,广邀作家和知名人士,就不同文化范畴与读者互动交流。 “小说奇才”白先勇、武侠小说大师温瑞安将亲临书展开讲。其他重量级作家包括:内地的资中筠、马立诚、格非、慕容雪村、毛尖;台湾的黄春明、纪蔚然、张曼娟;香港的马家辉、素黑、张翠容、冯唐、彭浩翔、陈晓蕾,以及马来西亚的黎紫书。另外,内地名作家章诒和亦会主持讲座,与读者近距离交流。 英语阅读与创作讲座方面,焦点之一是当时得令的印度英语小说家Chetan Bhagat,其畅销小说被改编成宝来坞电影《3Idiots》(港译:作死不离3 兄弟),在全球掀起热潮。著名英国儿童小说家HollyWebb亦专程来港,与读者分享创作心得。 ●香港英语作家推介 多位本地英语作家,与读者分享写作技巧。香港土生土长的Xu Xi、熟悉中国文化的JustinHill、被喻为社交媒体权威的Jay Oatway和把抗癌经历写成励志故事的Anita Moorjani,亦将畅论两地文学与文化。 ●少数人的读书会 今年大会再次邀得梁文道先生协助筹备“少数人的读书会”,请来各界文化人和学者,以小组方式带领读者一同围读好书,深入交流心得。 ●文艺廊展示名家藏品 今年文艺廊设立“中华文化漫步-广东行”专区,集中展示岭南名家名作。另外特设专区展示白先勇收藏其父白崇禧将军的珍贵照片。这批照片都是首度在香港展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