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书展最后一天,依然有大量市民前来淘书。
在市委副书记、代市长薛晓峰的提议下,中山第二届书展的最后一日顺延一小时才徐徐落幕。五天的书展给市民提供了一次接近阅读、亲近文化的机会,一场全民性的文化盛宴让全城飘香。 本次书展吸引了不少名家助阵,他们眼中的中山书展别有意味;在这几日的采访中,记者聆听了中山部分“藏书家”对书展的建议,同时一些市民及参展商对于如何完善书展提出了点子。
■梁文道(凤凰卫视《开卷八分钟》主持人,凤凰卫视评论员,中国内地、香港及马来西亚多家报刊杂志专栏作家。) 小地方办书展,更需被关注 虽然事务繁多,梁文道依然抽空出席中山书展,在中山逗留的短暂时间,他逛了逛中山书展,还翻阅了博雅书店"中山人书架"的部分图书,在他看来,小地方办书展更需被关注,这也是他选择参加中山书展的原因。 记者:为什么您愿意来参加一个二线城市的书展呢? 梁文道:一般而言,凡有关读书推广、阅读推广的活动,我都是非常愿意参加的,比如,台北书展、香港书展我都会参加。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我又不太喜欢太过商业化、太吵闹的书展,比如上届香港书展,其入场人数达80万人次,它的运作比较成熟,但商业味比较重,不太喜欢。 而一些小地方、小型的书展,如果有机会、有时间我反而更感兴趣,我觉得小地方办书展更需被关注。我好几年前到过中山,整体感觉这是一座朴素、优雅的城市,没有大城市的傲慢。今天来到现场直观的感受,阅读环境挺好的,在香港人多过书,不是太理想的阅读环境,你会花很多时间在和人挤来挤去,在这里比较舒服一点。 记者:您觉得中山书展还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么? 梁文道:走马观花看了一下,感觉中山本地的出版业不是太大,书展来的都是经销商,我觉得将来中山可以多增强一些本地的出版力量,虽然中山的城市小,不过再小的城市也有本地人关心的话题,这是本地出版社有能力去做的。 ■郭敬明(中国大陆作家,青春文学领军人物,因网名为"第四维",常被人称为 "小四",2005年福布斯名人榜位列其中。): 粉丝众多签售超预料 "没想到我的签售有这么多粉丝来,我很开心。"7月17日,郭敬明在中山书展举行签售会,看到4000多名粉丝等候,他说这大大超出了他的预料。 据介绍,郭敬明在东莞的签售会只发了600张票,因此郭敬明和经纪人估计中山的签售人数不会超过700人,但结果却大为意外。而从不延长签售时间的郭敬明,看到不少粉丝淋雨又暴晒后,破例延长了签售时间,近8成粉丝拿到了签名。 郭敬明说,这是他第一次来中山,感觉中山这个城市漂亮、环境好,而逛书展的人也很多,说明整座城市的阅读氛围很好。对于热爱文学的中山青少年,他说,看书写作是很私人的事情,也是一个很好的习惯。"希望大家能坚持,我相信,只要有梦想,就一定会成功。"郭敬明说。 ■王立群(河南大学教授、百家讲坛主讲人之一。) 做成区域性品牌书展 记者:从你参加书展的经验,以及一个读书人、一个文化学者的角度来说,您对中山这样的中小城市办书展有什么建议? 王立群:中山经济在经过三十年的高速发展之后,提高市民的文化水准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广东省委近期提出要建立文化强省的战略是极富战略眼光的。文化强省,非常重要的一条是提倡读书。中山书展已经搞了两年,产生了非常好的影响,中山应当继续办书展,使之成为珠海、江门一带的共同书展,并要做大做强,成为区域性有重大影响的有品牌的书展,服务于珠三角的社会经济发展。 ■杨红樱 (儿童文学作家,2000年以《女生日记》拉开"杨红樱校园小说系列"序幕,在学生、老师中引起巨大反响。) 书展能丰富孩子们的求知欲 记者:谈谈对中山书展的感受。 杨:几年前我就来过中山了,感觉这里的读书氛围很浓厚。在书展现场,排队等候签名的读者很多,亲身感受了中山小朋友的热情。而感到惊讶的是,那天中山有位副市长还专门来捧场,为我和小朋友照相。 还有一位普通的女读者也让我很感动,她说从小就读我的作品,因为喜欢马小跳系列图书里面的老师,自己读大学的时候就自然地选择了师范教育的专业,后来成为了一名老师。我没想到我的作品能影响到一个人的人生重大选择。 这次书展让我觉得在中山无论是领导还是市民,都发自内心地热爱书籍尊重知识。小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会有各种各样的困惑,而读书就能够让他们学会更多的知识与能力去解决这些困惑。中山书展的举行相信给中山的孩子们带来了很丰富的精神食粮。我希望书展能够给孩子们带来更多的好书,去丰富他们的想象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让他们心灵得到成长。 ■张晓梅 ("中国修炼魅力第一人"、《中国美容时尚报》出版人) 中山市民读书欲望比较强烈 我觉得,中山书展是中山人眼中的一件盛事。相比于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中山的生活节奏比较慢,充满着人情味,因而市民并没有特别热衷于追逐物质,更多的人愿意花时间到书展来逛逛。 这次来中山书展做讲座,我感到中山人比较渴望新信息,对于知识的学习愿望很强,市民很友善,态度也很诚恳与朴实。作为各方面资源并不是特别充足的二线城市,中山这次书展搞得这么好,我觉得很难得。
中山藏书家谈书展 于芝春:本土知性女诗人,家中藏书六七千册,曾获得"中山市十佳藏书家庭"称号。 淘宝最大惊喜::贾平凹长篇小说《妊娠》 中山书展尽显"繁华" 淘书经历:从本届书展开幕后,于芝春每天都至少在书展 "泡"一两个小时,每天都能淘到宝。于芝春逛书展有自己的绝招,她采用的是"地毯式"淘书法,第一天耗在中山书城的书之墟,淘书30余本;第二天到隔壁的新华书店,又有10余本书进账;第三天是香港书籍展区……自北向南,逐个淘过,不落下一个参展单位。几天下来,她购书消费已经千余元。于芝春告诉记者,除了一些高价书,她还在香港书展台5折区淘到了宝贝--《地图的文化》,淘到物美价廉的书,她非常高兴。 评价:书展之所以有这么大的魅力,能够吸引我每天都来淘书,主要是因为书展有种浓郁的阅读气氛。另外,书展上还能够见到市面上看不到的一些小众或专业的书籍,往往这些书籍很有趣。 如果要给今年中山书展一个评价,我想用两个字形容,那就是'繁华 '。"一是指参展商比首届增加很多,展出地点规模大,一派热闹景象;另一方面是指书展给中山读者带来了多种选择。如果满分是100分,那么我给本届书展打80分。 郑天伦:40 年藏书达14000多本,分为文学、建筑、医学等36类,总花费已超过10万元。1999年,他和他的书屋获得广东省"十大优秀书香之家"称号。 淘宝最大惊喜::《中国近代海军史》 老少咸宜的阅读平台 每年一届的书展,已经成为培养青少年阅读习惯,营造全民阅读氛围的平台。今年书展策划了不少活动,作家的现场签售吸引年轻群体,专家讲座主要满足专业领域的需求,还有延伸出来的教育资讯、书房装修设计、漫画比赛等领域的活动。随着第一届、第二届的改进完善,我有信心书展将成为老少咸宜的阅读平台。 可能有人会担心过多活动策划会削弱书展的主题,其实我们举办书展的最终目的就是扩大阅读群体,引导阅读潮流,在全社会营造阅读的氛围。而活动策划、创意设计正是扩大书展影响力的手段。 叶才生:中山青年诗人,2010年"十佳书香家庭"获奖者,藏书以文学、教育、宗教为主。著有《叶才生短诗集》、《还看香山》等作品。 淘宝最大惊喜:没有特别喜欢的书籍,为孩子买了儿童绘本。 高端收藏书籍实在太少 本届书展的书籍种类比上届的多了很多,有港版、台版和外版书令读者耳目一新,让大家有更多选择空间。但总体来说,图书的种类还是偏大众化的,对于书籍收藏者来说,能收藏的书实在太少了,高端书籍非常缺乏。仔细观察书展各展位,我发现关于孙中山或者中山书籍只有一个小小的摊位,实在难以体现中山这个城市的特色。个人认为,中山书展就应该打响孙中山文化品牌,成为书展的亮点。 另外,本届书展活动丰富,让读者在逛书展的同时,可以从活动中找到乐趣、学到知识,为书展增加人流量。但是还是有欠缺的地方,例如:活动的策划缺乏统一主题。建议每届书展应设立一个大主题,围绕着大主题来规划一些相关的活动,这能够突出书展的亮点,还能显现一座城市的特色。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