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与市民探讨石岐话传承。实习生 吴雨萍 本报记者 文波 摄
你觉得石岐话土吗?你会说正宗石岐话吗?还有多少石岐人在讲石岐话?讲座开场,主持人的“三连问”,让现场观众顿时陷入沉思。7月13日,在中山市第十一届书展的现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郑集思,暨南大学汉语方言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高然,以及致力于中山历史文化研究的舒饭、中山本地明星主持人超人,与市民一起分享“石岐话的起源和历史”,探讨石岐话的现状和未来。 ■石岐话距今已有千年历史
石岐话,主要是指现在通行于石岐区街道、东区、西区、南区、火炬开发区和南朗镇等广东省中山市城区的方言,属粤语广府片,也是香山粤语的代表方言。石岐话,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但在北宋时期才开始有正式的书面记载。在南宋时期,本地就已经出现了很多讲石岐话的“石岐村”。讲座刚开始,经过多年乡野方言调查的高然向在场的读者朋友们介绍了石岐话的历史以及在中山语言里的重要位置。中山语言文化独特,一共有10种方言。其中包括石岐话、下方话、水上话、东莞腔、顺德腔、新会腔这6种粤语,南朗话、三乡话等3种闽语和1种客家话。一般的普通话有4个声调,而石岐话一般有6种。下方话的声调也很少,只有4到5个,而在早年的广州话里面,则多达9个声调。高然介绍说,在这10大方言里面,讲石岐话的人大概有18万人,最多的是顺德腔,有50多万人。总的加起来,讲粤语的人差不多100万,讲闽语的大概20万,而讲客家话的,则只有不到3万人。 ■石岐话的传承和保护 由于环境的改变,方言的传承和保护如今显得格外重要。在活动现场,郑集思就石岐话乃至其他方言的衰落和现场嘉宾一起探讨。 “在过去的一千多年里,方言没有太大的变化,但在最近30年里,随着人口的迁徙和环境的变化,人们的语言结构已经发生了巨变。”高然说,“本地人需要加强传承自身文化特色,包括语言、服饰等,在全国各地,这种情况都有发生。孩子作为文化传承的最关键一环,也是最需要提升的一环。当下,孩子在日常学习和与父母沟通的过程中,缺少方言交流的机会,也让方言在生活中一点一点被磨灭。”舒饭也举例道,早些年石岐人感觉去广州南方大厦消费时说石岐话会低人一等,所以大家都尽量会把自己的方言努力转向广州话上,石岐话大受折损。 高然也表示,就算是老人家,现在也不一定说出正宗的石岐话,“经过调查,我发现好多老人家都说不好正宗的方言,因为他们这30年的生活都基本在电视机前浸泡,电视里的语言已经消弭了他们的方言能力。” 我们应如何传承方言文化?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本土文化研究爱好者投身于传承方言的事业中。本土文化研究者舒饭就将自己多年来在报刊发表的二百余篇石岐话研究文章集结成《石岐话词语笔记》一书。而主持人超人也在媒体上开设过石岐话节目,受到大家的喜爱。“民族的就是世界的!”高然激动地说道。对于每个人来说,方言犹如个人的文化身份证,当别人问起你是哪里人的时候,大家都会习惯性地说出自己的故乡。“如何证明自己真的来自于某地?方言是最好的证据,它不像你的穿着打扮可以轻易改变。作为文化交流的重要部分,方言值得我们珍惜和保护。文化在改变,方言也在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