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藤旋风”刮进中山书展

讲座上他语出惊人:“犬儒”不如“愤青”
2011-07-17 来源于:中山日报
加藤嘉一在作讲座。本报记者缪晓剑摄

    加藤嘉一,这个来华8年的日本“80后”,抄着一口流利的京片子,一副邻家男孩的打扮,在中山书展掀起一股“加藤旋风”:原定300人的讲座,因为有700人拿票而临时换地方;有人从珠海、深圳赶来听他的讲座;有年轻人给他送礼物——孙中山邮票;有女生给他递“信”;前来签售的粉丝有白发老奶奶,也有15岁的铁杆粉丝。
    更多的听众还是在校大学生或刚踏上社会的年轻人,加藤嘉一的经历对他们而言就是一个生动的励志故事,中国的年轻人似乎希望这位日本青年能够对他们当下的困境给出解决之道。
    ■“我是个失败的读书人”
    讲座开始,主持人介绍加藤嘉一是“日本的韩寒”,“现代遣唐使”,加藤嘉一说自己从未如此形容自己,包括有人说他是“中国通”,他也不认同。“了解中国,这是一个永恒的过程,我一辈子都不会说了解中国。因为今天了解一点,明天又不了解。越去了解,越看不透。”
    回顾他的读书生涯,他说自己“不是一个成功的读书人,而是一个失败的读书人。”18岁以前,由于家庭环境并不优越,“农三代”加藤嘉一没有上过幼儿园,不玩游戏,也不读书,天天跟着父辈干农活,后来又因为父亲公司破产,欠下高利贷,不得不一边打工,一边读书,一直持续6年。2003年非典高峰期,没有钱、不懂中文的加藤嘉一只身来到中国,成为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一名留学生。
    来到中国,他读的第一本书是花8块钱在北大周末文化市场购买的盗版书。为了学中文,加藤嘉一和宿舍保安套近乎,借来免费的人民日报,通过背人民日报,听广播,和卖冰棍的阿姨聊天等方式学中文。后来,加藤嘉一“莫名其妙开始卷入媒体,开始写专栏”。此时,加藤发现自己在向外“输出”的同时,必须要大量“输入”才行。“我当时很自卑,很纠结,开始大量读书,为了读书,我专门搬到校外很远的地方,强迫自己利用乘坐地铁的1个多小时来读书。”
    在机场接机时,加藤嘉一靠着柱子正在看书,以至于记者连唤他几声都没听见;在出席讲座时,他随身带着一本日本书。他呼吁青年人利用每天浪费的等候时间看书,多看经典书籍。他说,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要读更多的书,好好读书,“我给自己定下目标,每天3-6个小时的跑步和读书时间。不读书,人的价值观很容易受到冲击。”
    ■“犬儒”不如“愤青”
    在中国,加藤嘉一开始了自己的读书生涯,也开始了自己的写书生涯,他开始思考中国的读书现象。“现在什么都涨,房子、粮食、猪肉,几乎不涨的就是工资和书价。”加藤嘉一说,全球星巴克的定价基本上是一致的,欧洲和日本的书价基本上都是星巴克的2倍以上,即便日本最便宜的口袋书也比星巴克的咖啡贵。但是,中国的书价比不上星巴克的咖啡。“到星巴克喝咖啡不觉得贵,买一本书超过30元就觉得贵了。”为什么?“星巴克回报周期很快,但书不一样,带来的价值看不到,摸不着,回报很慢,一辈子的事。不知道什么时候能用上。”加藤嘉一认为,这也说明,这些人不把读书文化当回事,图书本身的价值被低估。
    另一方面,在中国,有一种现象,人们喜欢看点击量大的网站,买销量大的书,“我们需要培养自己能够抗拒来自点击率和销量的理性购书心理,如何抗拒——读书。”年轻人培养理性,靠读书、读人两种途径。“静下来,多走弯路。”慢慢就会分辨。年轻人要“继续浮躁、继续迷茫、继续纠结”,“不停折腾中,不停沟通中,不停反思”,“你折腾出来的就是你的答案。”
    加藤嘉一认为,中国目前的灰色地带、缓冲地带不断扩大,“‘犬儒’不如‘愤青’,但‘愤青’要思考你愤怒的对象是谁?是你自己!”
    精彩语录:
    学前教育决定中国未来,但中国最糟糕的是学前教育。中国幼儿园教小学的知识,小学学初中的知识,初中学高中的知识,高中学会了大学的课程,到了大学,还不会幼儿园的事情。
    孙中山尊重知识和文化;他在注重国际主义前提下,表达爱国情绪,这才是爱国者,这对年轻人是有启发意义的;他是名副其实的精英。
    中国应尽早减少政治课,开辟道德课。日本道德课采用的都是中国的儒家传统思想,为什么中国不用呢?
    走路带来思路,思路带来出路。没有思路,哪里来出路?
  作者:本报记者吴娟  打印】【关闭】 

 

本次活动解释权归中山书展筹委会所有
技术支持:中山网 粤ICP备05077135号-2 粤ICP备05077135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