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产书,想说爱你很容易

代表书目:欧阳应霁《香港味道》
2011-07-16 来源于:中山日报
    无论是蔡澜的《乐得未能食素》还是欧阳应霁的《香港味道》,无论是马家辉的《日月:源于异域的哀乐心情》,还是梁文道的《常识》,来自香港作家群的图书近年来以迅猛之势潮涌内地市场,而作为毗邻港澳的珠三角也特别 “受用”。在第三届中山书展上,港产书目依旧“笑春风”,成为畅销书之一。
    在香港联合出版社展位中的港台书架前,众多装帧考究、色彩艳丽的港版书一字排开,来自东区的李先生是位老“书虫”了,连续两届都来逛书展。“虽然上届也有港版书籍,但是这届似乎品种更多些,我就想来看看新鲜,”面对记者为什么热爱港版书籍的问题,他认为香港书籍尽管文化味道不是很浓,但一般都印刷精美,包装考究,涉及到吃喝玩乐,感觉“色香味俱全”,令人很有购买欲望。另外香港与广东文化一脉相承,阅读没有障碍,尤其在文字上能够读到属于老广的味道。
    李先生的话也印证了来自广州小古堂书店店主李金亮的观点,他认为“珠三角的人从小看着港产片长大,有共同的话题和相似的审美趣味,所以接受度比较高,一般都是畅销书,但是如果把港产书籍拿到北方去就没有市场了,这是有一定地域限制的书,所以作为专营古旧图书的我们基本不怎么进货。”
    香港文化名人马家辉昨日也来到中山书展,也就为何港产书在广东的畅销作出了自己的解释:“这不是说书的质量越来越好,而是当中国人越来越习惯从国家的角度下落到城市的角度去看自己和别人的时候,就会懂得欣赏台湾或者香港。就比如说从前大陆书评界对港产书总会有这样的批判:香港人怎么总是写吃喝玩乐、芝麻绿豆的小事,不谈一下我们国家五千年的苦难和一百年的悲哀,那都是从国家的角度考虑,而不是城市角度,现在不一样了,大家越来越重视城市的生活,私人的生活,用城市的经验去判断,用自己的判断,用自己创造语言,所以才能理解为什么别人的语言是这样的,大家的地位都平等了,港产书才会有自己的市场。
   
  作者:本报记者 杨彦华 冷启迪  打印】【关闭】 

 

本次活动解释权归中山书展筹委会所有
技术支持:中山网 粤ICP备05077135号-2 粤ICP备05077135号-5